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新闻 >> 对外公示 >> 正文
对外公示

DRG/DIP支付不同运行阶段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

关闭大图

国家医保局推行DRG/DIP支付已有几年,在DRG/DIP运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问题。今天结合常见的问题,来看一下DRG/DIP运行过程中如何应对。

  1. 病案首页质量影响DRG/DIP入组

    病案首页是医保支付的数据源。如果临床医生从源头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出现主要诊断选择错误、手术操作漏填或填错等情况,就会影响上传数据的质量,加上编码员很多时候难以充分理解、准确分析病案,最终造成高编、低编、漏编等编码错误的情况。

    1、主要诊断有误

    主要诊断选择直接影响DRG/DIP入组MDC,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诊选择错误带来的分组异常最为突出。肿瘤患者的入院诊断常常是多个,要选择其入院目的及主要治疗的疾病为主要诊断编码。因此当住院治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时,恶性肿瘤才有可能成为主要诊断。当主要治疗为其并发症,或行单纯放化疗时,肿瘤不能作为主要诊断。

    2、主要手术及治疗性操作漏填或错填

    医师填写主要诊断为肝细胞癌,主要手术为肝动脉化疗物质栓塞。局麻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导入导管,灌注雷替曲塞和生理盐水,透视下注入栓塞微球、表柔比星、利多卡因、造影剂等,后注入奈达铂、超液化碘油,以及明胶海绵微粒适量,观察肝右叶肿瘤灶附近供血动脉血流明显减少,手术顺利返回病房。因此,该病例主要手术应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次要手术为动脉化疗栓塞+肝局部灌注。归为HJ19:与肝、胆或胰腺疾患有关的其他手术组。从手术记录看医师手术填写有误。

    二、解决方案:

    1、加强信息化培训,尤其针对临床医师对编码的认知水平提升;

    2、加强病案编码人员培训,尤其针对容易发生错编的案例进行练习,增加测试;

    3、加强临床和病案科的联系,搭建沟通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即编码以外,存在的其他问题。(如下:)

    三、分析原因包括:

    1、医院信息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2、临床医师对病案首页的质量意识还有待提高;

    3、ICD相关知识仍需要普及和加强;

    4、病案质控仍需加强,考核、奖惩机制执行不力。

    对策:

    1、与软件供应商合作,加强医院各科室在信息化运用,尤其是病案首页等关键信息填写准确率提升;

    2、加强DRG/DIP支付试点期间的培训,以及考核;

    3、完善病案首页质控体系,加强奖惩机制。

    可以这么说,在DRG/DIP支付试点期间,很多医疗机构都会面临这个问题,盈利的还好说,亏损的都希望找到问题,并扭亏为盈。

    解决方案一:评估药品临床价值,实现合理用药

    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统计了从2014年-2019年的7387例肺癌患者出院费用,平均费用从57529.28元下降到46023.57元,其中还涉及手术费的涨价,在耗材没有前后变化的同时,药费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药品取消加成、抗癌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抗癌药集中招标采购、单病种付费制度、DRG/DIP支付等多管齐下的措施。

    解决方案二:评估耗材临床价值,实现合理使用耗材

    在DRG/DIP支付开始后,耗材使用对出院费用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整耗材使用,降低使用费用。

    解决方案三:临床路径的入径率提高可以帮助减少病组亏损

    临床路径对于医院费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在57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诊疗中,对比临床路径314例入径组和258例未入径组,结果显示医疗费用、住院天数、护理费用等都是未入径组大于入径组,有统计学意义。

    四、提升临床路径入径率的措施包括:

    1、对不同DRG/DIP组进行细致区分临床路径

    2、流程改善需要多部门合作,涉及临床、医技、药房、后勤和管理等多部门,加强沟通和配合

    3、医护增加与患者沟通,加强配合和信任

    4、信息化系统完善可以帮助效率提升

    五、绩效提升问题

    随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意见的出台,DRG/DIP支付相关考核也被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意味着医院精细化管理需要加强,并开始注重医院运营的高效。

    1、科室病组、病种的调整影响学科发展;

    2、病例组合指数(CMI)等显示医疗质量的指标改善;

    (即权重值>2的出院患者数增加,<2的出院患者数减少。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DRG/DIP对提升医院技术水平和诊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3、通过实施DRG/DIP支付到整体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六、管理策略:

    1、成立院长为组长,医务部、信息管理处、财务处、病案室、护理部、医保办及临床科室相关负责人担任成员的领导小组;

    2、成立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小组;

    3、成立DRG/DIP病案首页质控小组,各医疗组选拔一名主治医师成为病案质控员;

    4、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出院患者比例上升到70%以上;

    5、疑难病例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控制医疗风险,提升医疗水平;

    6、邀请内外部讲者分享DRG/DIP支付相关政策和经验;

    7、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8、信息化改造,不增加临床医师负担的情况下,提升工作效率;

    9、临床药师定期统计分组盈亏和药物性价比等,提供合理化建议、控制不合理药费、降低用药成本;

    10、医院结合DRG/DIP、医院绩效考核、CMI等指标开发医院进行绩效考核。

    综上所述,从DRG/DIP试点开始,到正式支付结算,各医疗机构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各种管理措施,然而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对不同阶段问题的梳理,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就能够快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绩效。

上一条:DIP分值倒挂对医院的影响
下一条:正确选择医保结算清单的“主要诊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