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抗疫群英谱 ⑦ | “力度”与“温度”

关闭大图

 

与疫情赛跑,

跟时间竞速。

坚韧勇敢抗疫逆行,

以爱之名守望相助。

疫情期间,

他们用实际行动

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国药北方医院联合《健康包头》融媒,

策划推出【抗疫群英谱】系列专题,

讲述抗疫英雄背后的故事,

致敬可亲可敬、默默无闻的他们。

十一长假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鹿城人的正常生活,往日热闹喧嚣的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但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不仅不能停,还要加速奔赴“抗疫”战场。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国药北方医院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多措并举做好急危患者、住院患者的就医保障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日常诊疗稳步推进,使抗击疫情有“力度”,服务保障有“温度”。

“防线”保卫战 门诊部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疫情来临之时,由于医院成立了发热门诊,往日接诊患者的“门诊部”就成了“万能部”,他们作为医院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国药北方医院门诊部,全科45人,是医院大科室之一,包括门诊收费组、住院处收费组、服务中心护理组等。

医院封控期间,收费组被安排分散封控,服务中心护理组成员参加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导医,同时服务各临床科室,包括陪同患者做检查、各种申请单预约、检验标本的转运(包括核酸标本)、各种清洁器械包的取送等等。

“服务中心护理组承担了医院内的‘跑腿’工作,24小时轮值。”门诊部护士孙晓影介绍:“10月6日,门诊部全员除5人外派核酸采样、1人支援呼和浩特市,其余成员在护士长邰爽的带领下,坚守在医院开始闭环管理。”

“门诊部接到医院需要封控管理的通知是6日下午,上班在岗人员就开始穿上了防护服,对医院门诊全面消杀,开始准备物资。”孙晓影说。

由于封控要求,所有科室人员只能在自己科室范围内活动,孙晓影所在门诊部工作人员就承担了各科室药品标本、生活物资的领取、发放任务。孙丽、唐桂荷等人负责新楼生活物资的领取和发放,每个人都忙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结束了当天的工作。

曹霞是门诊部的一名护士,国庆期间是她结婚的日子,然而,一场突袭的疫情,让本该穿上婚纱的她,却在婚礼当天穿上了防护服,成为了“大白”中的一员。

直到现在,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曹霞没有休一天婚假。

1999年出生的刘雅婷是门诊部最小的护士。10月4日,她随国药北方医院医疗队驰援呼和浩特市核酸采样任务。在驰援期间,她的姥姥去世了,因为疫情防控,刘雅婷没能回家料理老人的后事,她强忍悲痛化身无敌“美少女战士”,坚守在抗疫一线。

“门诊部刚毕业的年轻人比较多,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离开父母时间不长,疫情封控期间,他们一直驻守医院冲锋在前,任劳任怨,真的很不容易。”孙晓影介绍,“还有几个护士,孩子只有两三岁,封控在医院这段时间,只能通过视频和孩子见面,每次看见孩子哭,当妈妈的都会哭。有的因为家里老人不会操作手机耽误了孩子上网课,而封控在医院的护理人员却无能为力。”

护士长邰爽,作为门诊部的领头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她身先士卒,她被护士们戏称为:身材弱小,但是迸发着大力量的“女超人”。

邰爽是个特别注重细节的人,不管清洁物品临时“库房”,还是防护服穿脱区,有她觉得不顺手或者不规范,都要亲自动手重新布置一遍,晚上视频会议,她会和大家分享可以给工作带来方便的“新点子”,还不忘询问大家最近的心情怎么样!每天晚上,最晚熄灯的一定是邰爽的办公室,每天靠药物入睡的她,总是工作到深夜。

“作为科室领导,同时也是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她的压力,她的心情谁又能分担和安慰?”孙晓影感同身受,她和爱人都是医务工作者,疫情封控期间,两个人都在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防控期间,孙晓影不得不将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带进了医院。和妈妈一起抗疫在一线,是这个5岁小朋友终身难忘的经历。

有一种坚守叫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哪里有发热患者,哪里就有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院的发热门诊往往就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

10月3日,疫情突袭初期,国药北方医院发热门诊立即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全体人员闭环管理,冲锋陷阵,24小时全力保障发热患者生命通道的畅通无阻。

包头市实行全域静态管理期间,发热门诊不拒诊、不退缩,承担了百姓医疗救治需求,发热门诊作为战疫的前哨点和主战场,成了发热急危重患者就诊的唯一通道。

“作为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是特别重要的堡垒,既要保障发热、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要快速科学的甄别排除可疑病例。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既是‘消防员’,又是‘守门员’,面临的风险巨大。他们无法预知面前或下一位就诊患者的风险情况。但当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时,他们没有一丝犹豫,一如既往地冲锋在前、治病救人。”国药北方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任永青,身为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她,在疫情突袭时,带领科室人员,坚守着医院“第一道防线”。

为新入院患者做核酸采集、患者处置、危重抢救、转入病区、病区内病患的救治……他们每天被汗水环绕,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出完汗在北方的深秋又感觉冷,每天都是“冰火两重天”;

每天戴着密不透气的N95口罩,裹着“大白”,从事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姐妹们最常感受的是胸闷憋气,摘下口罩就连嘴唇都是“发紫”的;

手指甲因长时间覆盖在双层手套下浸润从而变得又脆易分层,脱下手套双手已泡成“抗疫手”,又白又皱……

而这只是每一位发热门诊“大白”的日常,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耽误患者的救治。

疫情之下,发热门诊的医护团队不仅要做好抗击疫情的工作,还要保证各项医疗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临危不乱,废寝忘食成了家常便饭,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始终将一句话挂在嘴边,“不管什么情况, 不管多晚,有任何需要就打电话给我。”这是他们平凡的表达,也是战备阶段下英雄之师最“标配”的状态。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用辛苦与汗水,成为了“院外”与“病区”间,默默无闻、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最前沿与病毒搏斗的“摆渡”人。

正是带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发热门诊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紧张而繁琐的工作中,守护岗位,责无旁贷。实现疫情防控和救急救命“两手抓”“两手硬”。

过渡病房,架起“绿色生命桥梁”

“团结一心共克艰,

配合默契真情暖,

勠力同心战必捷,

青春岁月不虚度,

夜以继日抢救忙,

挥汗如雨战沙场,

乐在其中不思乡。”

这是国药北方医院过渡病房医生写的一首小诗,表达了对过渡病房医务人员的敬意,也将他们的艰辛体现的淋漓尽致。

10月17日,国药北方医院紧急从各科室抽调精英,成立了过渡病房,作为医院整体疫情防控的前哨科室,过渡病房成了医院防疫期间的排头兵和前锋队。

卢爱仁——神经内科主任,因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当仁不让成了过渡病房负责人。当天,卢爱仁和护士长张华带领全科人员投入了战斗。由于保洁人员不能进入病区,医护人员亲自对接收病房进行彻底垃圾处理、病房清洁及消杀,并用一上午时间完成了筹集各种物资、制定工作制度及流程、完成科室合理布局及排班等工作,下午便开始收治患者。

过渡病房即刻成了医院最忙碌的临床科室。

所有过渡病区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成功地救治了100多位急危重症患者。

其中神经外科专家杜振海共收治了8名脑出血患者,有3例患者因出血量大,需进行急诊血肿引流手术。外科组长王文贵及组员秦春耀立即按疫情防控流程进行审批,通过领导快速审批,最终按照预定的流程在负压手术室、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顺利安全地完成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并于术后立即对手术室进行正确消杀处理。

内科组医生罗文龙、代洁、张娟、杨喻及祝晓清更是白天晚上连轴转,每天急危重症患者不断来就诊,且随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及时抢救,医生们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几乎每个人都不能睡一个囫囵觉。十多天时间成功救治了多名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急性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及肿瘤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过渡病房,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收治的患者涉及多个专科,且急危重症居多,针对此情况,卢爱仁带领大家在过渡病房内开展多学科会诊,保证治疗的专业性。多数情况内、外科多学科医生共同救治疑难危重患者,让患者得到最精准、合理的治疗,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过渡期而转入普通病区。

过渡病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离不开护士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她们都是来自各个科室的精英骨干。刚开始由于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她们每隔12小时就进行6小时的值班,而且穿着防护服加重了她们的工作负担及难度,常常值一个班下来便觉得腰酸背疼,但她们不辞辛苦,奋勇作战,忍受身体不适,克服一切困难,竭尽全力、热情周到护理每一位患者,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过渡病房作为医院抗疫战斗的先遣队,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她们在工作中的一丝不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患者的每一句感谢,都让她们充满了力量并不断成长。

疫情尚未结束,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国药北方医院的病毒“防火墙”也绝不会松懈。

就是这么一群人

她们来自不同的科室

却都主动向前担负相同的责任

为了共同的使命聚在一起

舍小家为大家

齐心协力战疫情

共同凝聚起坚不可摧的防疫战线

同舟共济,

披荆斩棘,

共同努力,

让我们静待花开!



上一条:国药北方医院党委召开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扩大)会议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动员部署会
下一条:国药北方医院圆满完成11月4日青山区重点区域人员核酸采样任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