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随着春节的到来迅速席卷全国,我们被大量有关疫情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我们越来越焦虑,总觉得身边的人“不安全”,身体稍微有些不适便开始怀疑“我不会被感染了吧”,惶惶不可终日。
我想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人类在遭遇此类重大事件的正常应激反应,它包括:
情绪方面:对这场疫情出现了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非常担心会不会被感染,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对政府、对干预措施的抱怨、愤怒;对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愤怒和无助、绝望;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对待家人、外人没有耐心。
躯体方面:可能出现不自主心悸、胸闷气短,头痛,容易出汗,总是感觉坐立难安、身体各种不适,身体疲惫、食欲下降、睡眠变差,做噩梦,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认知方面:可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身体健康过分关注,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将一切身体不适感与疫情联系在一起。觉得周围的人不安全,对人产生很强的戒备,难以信任别人。
行为方面:长期不能外出导致脾气暴躁,开始饮酒、吸烟,或者饮酒、吸烟增加等,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上述这些行为有可能同时出现,举个例子:
虽然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但过度的应激会让我们的状态变差,免疫力降低,而此次疫情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免疫能力。我们在做好隔离防护的同时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首先从行动上积极应对:
保证正常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减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其次学会自我放松:
放松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1. 渐进式放松法: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平躺下来,屏住呼吸、绷紧全身10秒,然后放松、深呼吸30秒,此为一轮,做7-8轮,会让人快速放松下来。
2. 蝴蝶拍: